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人穿古装为何这么辣眼:自以为是梅长苏,结果穿成了店小二

2017-10-31 王彦入 司马拆 凤凰WEEKLY

 作者|王三胖 司马拆 编辑|金快乐


为什么现代人一穿上古装,不是像东厂的公公,就是像跑龙套的店小二?


不留胡子穿汉服

东厂最近招人?


前段时间,一组关于汉服的照片,意外走红,引起了网友的花式调侃。

 

在江苏师大的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,导师们穿汉服出席,却穿出了太监的既视感,实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。

 

 

这并不是汉服第一次被现代人的审美诟病。2015年,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身穿汉服,参加祭拜西王母的典礼,场面一度非常尴尬。


贾平凹祭西王母。


如果江苏师大的导师们看到这张照片,应该会欣慰吧。因为贾平凹不仅没留胡子,还把衣服穿反了,“右衽”变成了“左衽”。


一位看不下去的网友,忍不住给贾平凹P了个镜像。



这样看起来,是不是就好多了?


现在知道胡子有多重要了吧。当然,你也可以坚持不留胡子,只要你长得像下图这样。



普通人要把古装穿得像影视剧里的侠客、雅士一样,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
按说服章之美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属性,服章之美谓之华,礼仪之大谓之夏,为什么看上去很美的汉服很多时候却穿不出很好的效果呢?


首先,颜值真的很重要

 

作为外貌协会的一员,我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,美不美跟穿什么衣服没有关系,主要还是看脸。好看的人怎么都美,披个麻袋就能立马去走秀。

 

比如汉服明星徐娇,她就随意那么一穿,往那儿随意那么一站,就是亭亭玉立、甜美清新本人了。

 


当然,也有一些反面典型,就算给他一套裁剪妥帖的顶级套装,穿上往那儿一站,也还是浓郁的乡镇干部气息。

 

聊汉服,绕不过一个名字——陈朕冰——江湖赐名“汉服王子”。他自称“汉服汉文化汉民族复兴之父”、“汉族组长”、“汉民族文明复兴开创发起与领军者”(此处省略一万字)

 

没错,这就是王子本尊。


自他出道以来,汉服界哀嚎、diss声一片。但丝毫不妨碍陈王子的迅速蹿红,并号称要带领汉族同胞复兴中华文化。

  

王子的日常。 


陈王子十几年如一日的影楼装扮,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,心有多大,就能把汉服毁得多彻底。

 

别被古装偶像剧给骗了

头大永远是硬伤


大部分现代人对于汉服的认识、想象,还只停留在影视剧与畅销武侠小说的插图里。艺术的加工,拔高了人们对汉服的审美期待。

 

比如,近年大热的古装剧《琅琊榜》,剧中男主胡歌、王凯、靳东,个个丰神俊朗、傲然挺拔。

 

他们站立时,目不斜视,平肩正背,臂如抱鼓。搭配一身古装、一顶帽冠,显得体态均匀、风度翩翩。

 

 

暂不论戏服本就通过精美改良、演员也都上了精致的妆。单就演员1米8以上的身高、完美的头身比、瘦削的脸庞、清秀的眉眼、脱俗的气质而言,又有几个普通人可以匹敌呢?


包括汉服在内的所有服装,要穿得好看、拍得好看,头身比和拍摄角度都极为重要,当然,后期的制作也很重要。

 

最致命的硬伤就是头大。不管是天生的纯天然大头,还是由于拍摄角度、发型不当导致的人造大头,都会对视觉效果产生极大的伤害。


受大头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头身比,头身比一小,穿什么都白瞎了。当然,也不能太偏激,走上了一味追求头身比的极端之路,否则画风就会变得非常奇怪。



是不是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,但又说不出来。没关系,我来帮助你们理解。



这种目测身高超过3米的15头身走在街上,大概率是会吓死人的。


好了,我们来说点正常的。其实在现实中,像米兰达·可儿这样的8头身,就已经是魔鬼般的身材了。身材比例已经属于“不科学”的范畴了,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达到。



在中国古装剧中的当红明星,一般也就是7头身。比如深受各年龄段女同胞喜爱的梅长苏同志。

 

胡歌在电视剧《琅琊榜》中饰演的梅长苏。

 

梅长苏是标准的7头身,而且由于面部棱角分明,更显头小。


再看看另一个公认相貌出众的男星——张震的古装照。



也是妥妥的7头身,不愧是迷倒万千少女的沈炼。


然后,我们再以某电商平台为例,同样卖古装,走心的卖家和没那么走心的卖家,在模特效果图上一目了然,尤其是头身比。


先看一个在产品的视觉包装上非常用心的卖家。


 

完美7头身,无论光线或拍摄角度,都把握得不错,模特的自身条件也相当出彩。虽然似乎垫了脚,后期应该也做过一些处理,但确实让人看出了汉服的美感。


如果头身比没有这么好,拍摄时的光线也不太讲究的话,会把古装穿出神马效果呢?


 

差了半个头,整个画风就完全不同了。是不是觉得头好像大了一圈?明明看上去款式差不多的衣服,穿起来的效果差距竟这么大。


要是更不讲究一点呢?


勉勉强强6头身,这就很尴尬了。头是不是又大了一圈?


常言道:一白遮三丑,头大毁所有。


头一大,头身比就显得非常奇怪,显得人矮,缺乏气质,再好的衣服都穿不好看。



喂,你们四个,能不能笑得稍微走点心?


虽然,电商平台上总是不乏一些略显中二的古装……


天地良心,那句“想和我一样帅吗”是原图自带的,真不是我加的。


尽管背景非常违和,这位大侠也给人一种悬浮在半空中的感觉,但毕竟不丑。究其原因,还是头身比好。



回溯至古代,真正的古装,搭配上普通古人的普通体型、普通脸,观感还真就是俩字儿——普通。

 

以隋唐宋明时期为例,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.66米,女性则为1.56米。想象一下,将身着古装的胡歌,纵向压缩20厘米,手短脚短,头大脖子粗,还能高大挺拔吗?况且,能拥有同款颜值的机率大概也是千万分之一。


我们为本文定制的6头身胡歌,是不是就没那么帅了?


即便对现代人而言,7头身仍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好身材。更不必说普遍营养不良、男性平均身高只有1.66米的古人了。


所以,换个角度,不是你穿着汉服、古装不好看,而是真正的汉服、古装,穿在普通人身上,本就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美。

 

制衣水准良莠不齐

面料、剪裁难以复制

 

影响观感的,除了主观“人”的因素,还得考虑客观材质的变化。

 

工业革命后,机器代替了手工。古代,经木头织布机编织的布料的粗粝感,被现代喷射机统一划归生产线上布料的平滑感替代了。面料变了,衣物原汁原味的风韵也不复存在。

 

材质之外,无法复制的还有剪裁。断代数百年,汉服的版型结构,现代人知之甚少。当代语境下,通俗的汉服,是杂糅影视剧、现代面料、现代裁剪以及舶来服装文化而成。

 

整个汉服制衣行业没有传承,多数都在臆造形制,滥用布料,照猫画虎,水平良莠不齐,总体质量偏低。

 

相较于日本比比皆是的百年老店,汉服产业仍以小作坊生产、电商平台贩卖、自己动手等方式为主,整体品质从面料、纹样到剪裁、配色,都只模仿了些皮毛,学学样子而已。

 

那我们有可能复原当初的形制吗?能,但商家不会这么选,因为钻研成本昂贵。于是,我们日常所见的所谓汉服,绝大部分都成了卖艺戏服的改良版。

 

随手在某电商网站一搜,这样的衣服比比皆是。虽然在用心的卖家的包装下,模特的照片看上去还不错……

 

 

但是买家秀嘛就……

 

 

仔细看,这些几十几百的所谓汉服,形制就不对。用材以纱为主,既没有暗纹底料,更别提织金妆花。不仅不服帖、修身,失去了线条美,还显得腰粗膀圆,人也矮了一头。而头顶所带配饰,更增加了整体的诡异感。既失大方,又不得体。

 

缺乏搭配意识

是现代人穿汉服的最大问题

 

材质的低劣,已经让看客观感大打折扣,而穿着者自身的随意、不讲究,不按服装梳妆,直接将汉服好感度,唰地一声拉到零。

 

汉服在历史上并不单指一件衣服的形制,而是包括衣、冠、发式、面饰、鞋等在内的整体礼仪系统。孔子所谓“行夏之时,乘殷之辂,服周之冕”,历法、车马、服装各自象征了三代中某一代的制度,服装跟当时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是有联系的,是一个整体。所以,除了拼面料,拼剪裁,汉服更讲究搭配。


江苏师大的导师们穿的汉服是汉制,而汉朝的服装与当时特别重视胡须有很密切的关系。

 

汉代以须髯为美,所谓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,剃胡须是一种刑罚,称为耐刑。汉代很多以美髯著称的人,比如汉高祖刘邦、大将军霍光、汉末名臣崔琰、名将关羽、太史慈等,都有“美须髯”的记载。

 

所以汉制的服装在当时不会太违和,在审美上应该是有跟胡须搭配的原因,而不留胡须去穿的话,可能就不那么搭了。


 

而且,在穿戴方法上,他们也不够正式,穿戴两边有缨的进贤冠,应该把两边的缨拉到下巴下面打个结,这样才是正式的穿法,垂在两边就好比衣冠不整,观感当然不好了。


 

汉服并非亘古不变,到了明代,汉制的进贤冠到明代演变成了更加硬朗的梁冠的形式,戴着这种梁冠,就算没有胡须或者胡须较少,估计也不会那么像太监了吧?



每个时代的吃穿用度,都有一整套妥帖的讲究。就像汉服,衣有衣的江湖,冠有冠的江湖,鞋履更不必多说。

 

古代一定也是这样,佩戴什么质地什么款式的腰带,系挂什么纹样的玉器,自有一套审美系统。当然,发式、面饰,也是一整套审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 

即使你华服加身,若缺了发型、鞋履、礼仪等其中一环,汉服看上去,也有那么一点别扭。比如,在一些汉服爱好者崇尚的节日祭奠、人生仪式上,本应着力于庄重、素雅的汉服基调,被表现得轻浮、不着调。

 

2015年9月28日,孔子诞辰2566周年,成都红花学校的师生们着汉服,行古礼,祭拜孔子。祭礼上,学生还进行了朱砂启智、击鼓鸣志、开笔破蒙等仪式。

 

场合如此庄严,师生们的打扮却不考究。定睛一看,他们脚踩的,是各式运动鞋、皮鞋,发型随个人心情从扎马尾到披散在肩不一,再配上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,违和感扑面而来。

 

 

同一年,湖南洪江市,千名14-24周岁的年轻女子,身着汉服,依古时习俗庄严宣誓,体验成人大典。千人场面,乍一看,着装整齐,但细究起来,依然是各穿各鞋。如果再看仔细一点,不难发现,一些女生内搭的衬衣、T恤,不合时宜地从领口冒出,略有一丝尴尬。

 

 

2015年,参加“孔子学堂”国学教育百校交流会的全体校长嘉宾,身穿汉服,在孔府杏坛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。作为国学教育的传道者,嘉宾们身着所谓“汉服”,鞋子方面,则是皮鞋、凉鞋、平底鞋、高跟鞋等花样百出。


 

类似的混搭数不胜数,你一定见过这样的男生,蓬头垢面,无精打采,身穿汉服,却踩木屐,可能,他还身挎一个运动包。而一些重视妆容的女生,可能直接画一个大浓妆。厚厚的粉底,配上扫把刷似的假睫毛,回眸一笑,没有了古典的唇红齿白,只剩一地毛骨悚然。

 

这样的汉服,不是违和,是违章。也难怪著名作家蔡澜,在答网友问时,不禁评价:汉服美,当今穿的人丑。



关注公号 凤凰WEEKLY 并在后台回复关键字“假拳王”,获取《对不起,你所看到的中国人KO外国拳王,几乎全是假的

 - END -


中国到底有多少靠残害孩子发财的网瘾学校?

中国哪里人最不怕冷?南方人笑了,东北人没敢说话


| 点击关键词,阅读往期精彩文章 |

婚恋网站诈骗 | 同学会 | 程序员之死

东北土匪日常 | 南疆往事 | 世界纪录

本草纲目 | 东京爱情故事 | 假拳王


|     有温度    |    有情感    |    有趣味    |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